上流式竖向管束污泥消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12-31 22:18:44

  申请日2001.12.26

  公开(公告)日2002.10.09

  IPC分类号C02F11/04

  摘要

  一种上流式竖向管束污泥消化装置,由池体、进泥管、排空管、搅拌叶片、托架、竖向管束、上清液排出管、溢流管、沼气输出管、熟污泥排出管上盖体组成,其特点是:竖向管束位于池体内托架之上,搅拌叶片位于托架之下,其轴支承在上盖体上,进泥管位于池体的底部,熟污泥排出管位于池体上部。

  権利要求書

  1、一种上流式竖向管束污泥消化装置,由池体、进泥 管、排空管、搅拌叶片、托架、竖向管束、上清液排出管、 溢流管、沼气输出管、上盖体、熟污泥排出管组成,其中进 泥管、排空管、上清液排空管,溢流管、熟污泥排出管均与 池体接通,沼气输出管与上盖体接通,上盖体与池体上端连 接密封,托架位于池体下部内,并与下部池体内壁联接,其 特征在于:(1),竖向管束(6)位于托架(5)之上,竖管 管束(6)每个通道断面形状可为六边形、方形或其它异形 管;(2),进泥管(2)与池体(1)底部接通,熟污泥排出 管与池体(1)上部接通;(3),搅拌叶片(4)位于池体(1) 下部,在托架(5)的下面,搅拌叶片(4)的轴之上端轴承 支承在上盖体(10)上,下部轴承固定在托架(5)上。

  说明书

  上流式竖向管束污泥消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污泥处理设备。

  目前应用的污泥消化池,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率慢,反 应效率低;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用的污泥消化池中 的传质速率过低,成为制约它消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污 泥在设备中停留时间过长,就需要池的体积过大,占地面积 过多,使其基建造价过高,一般污泥在消化池中均需停留25 -30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上流式竖向管束污泥消 化装置。该装置是在专利号:00211058.X,名称为竖向管束 污泥消化装置的基础进行改进,进泥管设在池体底部,熟污 泥排出管设于池体上部,把原装置污泥上进下出的方式,变 为污泥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避免设备起动初期不产气时污 泥沉降对于消化池内各部功能的影响;并在竖向管束的下方 设置一个转动叶片,在它的搅拌下,使进入消化池底部的污 泥沿池体底部分布均匀,并加速消化池底部酸化水解部分的 传质速率和反应速率。这样的改进有利于消化池的启动和消 化池处理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由池体1、进泥管2、排空管3、搅拌叶片 4、托架5、竖向管束6、上清液排出管7、溢流管8、沼气 输出管9、上盖体10、熟污泥排出管11组成。其中进泥管2、 排空管3与池体1的底部联接,上清液排出管7、熟污泥排 出管11与池体1的上部池壁联接,上盖体10与池体1的上 端联接,沼气输出管9,溢流管8分别与上盖体10的顶端及 周边相接,托架5位于池体1下部内,并与下部内池壁联接, 竖向管束6位于池体1中部内,其下端与托架5相接,如图 1所示,其特征在于:搅拌叶片(4)位于池体(1)的下部, 在托架(5)的下面,搅拌叶片(4)的轴上端部轴承支承在 上盖体(10)上,其轴下端部轴承固定在托架(5)上,进 泥管(2)、排空管(3)位于池体(1)的底部,熟污泥排出 管(11)位于池体(1)上部熟污泥和上清液区III内,在上 清液排出管(7)之下,与池体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因:本实用新型的池体1与上盖体 10联接构成其外壳,其内部可分为几个区:托架5与池体1 的底部之间为进泥与污泥酸化水解区I,搅拌叶片4没在该 区内,在搅拌叶片的搅拌下,使流进的污泥在池体1底部分 布均匀,且加速了污泥酸化水解区的传质与其反应速率。托 架5及竖向管束6所在处,为污泥产甲烷消化反应区II。竖 向管束6上面处是熟污泥和上清液区III。液面以上与上盖体 10之间为沼气聚集区IV。污泥由进泥管2进入I区内,在搅 拌叶片的搅拌下,污泥可均匀的分布I区的下部,污泥缓慢 上升,并在该区进行酸化与水解反应。然后向上流入污泥产 甲烷消化区II,在竖向管束的每个通道中进行消化反应。反 应后的污泥和水向上流入III区内,并在该区内进行泥水分 离,熟污泥由熟污泥排出管11排出,而上清液则由上清液 排出管11排出。反应中产生的沼气上升到沼气聚集区IV, 由沼气输出管9流入沼气贮罐。当反应池中液面过高时,水 与污泥由溢流管8排出,以免消化池体受压损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下述优点:该装置把原装 置的I区和III区功能调换,I区变为进泥和污泥酸化水解 区,III区变为熟污泥和上清液区,把污泥上进下出的流动方 式,改为下进上出,这样就解决了在启动初期,由于污泥沉 积使底部PH降低,I、II、III、IV区的工能不能正常发挥, 影响了消化装置正常启动的问题,该装置在I区中设置了搅 拌叶片4,由于叶片4的动力作用,可以使进入I区的污泥 沿池体1下部均匀分布,并加速了I区污泥的酸化水解反应 的传质速率与反应速率,减少了污泥在消化池中停留时间, 缩小了消化池体积和基建投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