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4 13:31:39

  申请日2015.02.13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接的预厌氧池、第一沉淀池、一级厌氧池、一级好氧池、第二沉淀池、二级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和第三沉淀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预厌氧池,降低有机负荷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影响,提高浓度和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利于后续硝化的反硝化反应;设两级厌氧池和两级好氧池,交替设置,主要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设三个沉淀池,解决含较高COD和NH3-N的有机含氮废水出水氨氮不稳定、出水总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实现了生化处理系统的高效化、节能化,提高了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和抗冲击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接的预厌氧池、第一沉淀池、一级厌氧池、一级好氧池、第二沉淀池、二级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与一级厌氧池之间、一级厌氧池与一级好氧池之间、第二沉淀池与二级厌氧池之间、二级厌氧池与二级好氧池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提升泵;第一沉淀池通过污泥回流管路与预厌氧池相接,一级好氧池通过一级回流管路与一级厌氧池相接,二级好氧池通过二级回流管路与二级厌氧池相接,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通过排污管路与第三沉淀池相接;在所述一级厌氧池与二级厌氧池内均设有加热控温装置和搅拌装置,在所述一级好氧池与二级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路与设在好氧池外的曝气泵相接,在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一级回流管路及二级回流管路上均设有回流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管路上装有转子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排水口,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

  说明书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大、盐分高、有机氨浓度高等特性,废水可生化较差,采用常规的废水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尤其是出水的有机氮绝大部分不能以无机氮的形式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进行根除,导致出水中氮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愈加明显。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多,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类型更加复杂,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环保形势将更加严峻。针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排放标准,各个国家纷纷作出严格的限制。我国于2002年颁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总氮排放提出要求;2012年,环保部颁布修订了《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炼焦行业废水排放增加了总氮考核指标,标准规定直接排放废水总氮≤15mg/L,间接排放废水总氮≤30mg/L。而医药行业、印染行业等其他行业总氮排放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将同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接轨。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治理是现价段国内外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当今环境工程领域最迫切、最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含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化法等。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空气吹脱、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法、电渗析、电化学处理、催化裂化。物理法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出水水质几乎不能达标排放,大都作为生物或化学处理的预处理。物理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成本昂贵、能耗高、产生的副产品中往往含有大最的有毒的有机物,容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生化法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脱氮方法,是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最多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彻底解决含较高COD和NH3-N浓度有机含氮废水出水氨氮不稳定、出水总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包括通过管道依次串接的预厌氧池、第一沉淀池、一级厌氧池、一级好氧池、第二沉淀池、二级厌氧池、二级好氧池和第三沉淀池,第一沉淀池与一级厌氧池之间、一级厌氧池与一级好氧池之间、第二沉淀池与二级厌氧池之间、二级厌氧池与二级好氧池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提升泵;第一沉淀池通过污泥回流管路与预厌氧池相接,一级好氧池通过一级回流管路与一级厌氧池相接,二级好氧池通过二级回流管路与二级厌氧池相接,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通过排污管路与第三沉淀池相接;在所述一级厌氧池与二级厌氧池内均设有加热控温装置和搅拌装置,在所述一级好氧池与二级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路与设在好氧池外的曝气泵相接,在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一级回流管路及二级回流管路上均设有回流泵。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管路上装有转子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以上所述的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总氮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排水口,在第三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泥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预厌氧池,降低有机负荷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影响,提高浓度和难降解有机含氮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使有机态的氮氨化为无机态的氮,利于后续硝化的反硝化反应;设一级厌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厌氧池和二级好氧池,主要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氨氮的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设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循环对污泥及清水进行反应,提高反应效果,避免浪费。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解决了含较高COD和NH3-N的有机含氮废水出水氨氮不稳定、出水总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实现了生化处理系统的高效化、节能化,提高了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耐受能力和抗冲击能力,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运行费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