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7.25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和排污机组,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设置在电气控制柜内的塑壳断路器、变频器、PLC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变频器、人机界面系统连接在PLC控制器上,所述排污机组包括筒体、若干排污泵、设置在筒体上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筒体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排污泵设置在筒体底部,排污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排污机组开机或者停机来进行污水提升排放,能自动实现污水提升,同时带自我检测功能,来判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而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自动化程度高、排水稳定、维护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和排污机组,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设置在电气控制柜内的塑壳断路器、变频器、PLC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变频器、人机界面系统连接在PLC控制器上,所述排污机组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内的若干排污泵、设置在筒体上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筒体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排污泵设置在筒体底部,排污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位于筒体下部一侧,所述出水管道位于筒体上部一侧,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出水汇流管,每个排污泵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支管连接出水汇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有若干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连接有排风机,所述筒体为PPS筒体,所述出水汇流管为DN25PVC管,所述液位计为静压式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出水支管上设有止回阀和检修阀门,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液位计,PLC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每个排污泵和止回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排污泵、第二排污泵和第三排污泵,所述第一排污泵通过第一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污泵通过第二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三排污泵通过第三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阀门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管上的第一检修阀门、设置在第二出水支管上的第二检修阀门、设置在第三出水支管上的第三检修阀门,所述止回阀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管上的第一止回阀、设置在第二出水支管上的第二止回阀、设置在第三出水支管上的第三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和智能压力变送器,所述人机界面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流量计、智能压力变送器、触摸屏和控制按钮均连接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通过以太网和RS485的功能来实现数据的交换;所述人机界面系统通过以太网来和PLC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说明书
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提升设备基本都是传统的泵站,人工值守,通过人员操作电气设备,实现污水提升,且都须要人员来值守操作,须要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巡查,耗时耗力,这套设备设计方案复杂,投入生产施工面积大,占用土地多,运行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能自动实现污水提升,同时带自我检测功能,来判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而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自动化程度高、排水稳定、维护成本低的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提升系统,包括电气控制系统和排污机组,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设置在电气控制柜内的塑壳断路器、变频器、PLC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变频器、人机界面系统连接在PLC控制器上,所述排污机组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内的若干排污泵、设置在筒体上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筒体内设有液位计,所述排污泵设置在筒体底部,排污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位计检测筒体内的污水水位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通过控制排污机组开机或者停机来进行污水提升排放,能自动实现污水提升,同时带自我检测功能,来判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而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自动化程度高、排水稳定、维护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道位于筒体下部一侧,所述出水管道位于筒体上部一侧,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出水汇流管,每个排污泵的出水口通过一出水支管连接出水汇流管。
该种结构使得排污泵的出水稳定性高,而且更加方便调节排污泵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筒体顶部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上设有若干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连接有排风机,所述筒体为玻璃钢筒体,所述出水汇流管为DN25不锈钢管,所述液位计为静压式液位计。
该种结构可以确保筒体内通风干燥,保护筒体内的排污泵不被损坏,延长排污泵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还提高出水汇流管的抗水压能力,提高排污泵出水的稳定性,延长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每个出水支管上设有止回阀和检修阀门,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液位计,PLC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每个排污泵和止回阀。
该种结构进一步提高其控制自动化程度,而且方便检修。
优选地,所述排污泵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排污泵、第二排污泵和第三排污泵,所述第一排污泵通过第一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污泵通过第二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三排污泵通过第三出水支管与出水汇流管连接。
该种结构使得其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即使其中个别排污泵损坏,还能通过其他几个排污泵继续工作。
优选地,所述检修阀门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管上的第一检修阀门、设置在第二出水支管上的第二检修阀门、设置在第三出水支管上的第三检修阀门,所述止回阀包括设置在第一出水支管上的第一止回阀、设置在第二出水支管上的第二止回阀、设置在第三出水支管上的第三止回阀。
该种结构方便其对排污泵进行单独操控和单独检修。
优选地,所述出水管道上设有流量计和智能压力变送器,所述人机界面系统包括触摸屏和控制按钮,所述流量计、智能压力变送器、触摸屏和控制按钮均连接PLC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
流量计检测当前的瞬时流量和累计累积流量,通过RS485将瞬时和累积流量传输至PLC控制器;智能压力变送器显示当前水压和传输水压至PLC控制器;从而使得操作者可以随时监控水流流量和水压压力。
优选地,所述PLC控制器通过以太网和RS485的功能来实现数据的交换;所述人机界面系统通过以太网来和PLC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位计检测筒体内的污水水位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通过控制排污机组开机或者停机来进行污水提升排放,能自动实现污水提升,同时带自我检测功能,来判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而且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自动化程度高、排水稳定、维护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