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用率废水循环回收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6 12:35:18

  申请日2016.08.30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IPC分类号B28C9/02; C02F1/00

  摘要

  本专利属于混凝土废水回收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包括搅拌机、沉淀系统、砂石分离系统和共享系统;沉淀系统和砂石分离系统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沉淀系统还与共享系统连通,共享系统与搅拌机连通;沉淀系统、共享系统以及搅拌机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本技术方案通过双循环系统扩大了废水利用范围,废水循环回收设施的共享,砂石回收的共享,操作十分简便,并且提高了对流量的计量精度。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机、沉淀系统、砂石分离系统和共享系统;所述沉淀系统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均为倒锥体形;所述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淀池采用第一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采用第二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与四级清水池采用第三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砂石分离系统包括有清洗室和过滤筒,清洗室与过滤筒连接,清洗室内安装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与四级清水池连通;沉淀系统和砂石分离系统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沉淀系统还与共享系统连通,共享系统与搅拌机连通;沉淀系统、共享系统以及搅拌机形成第二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管道与一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一级沉淀池上部;所述第二混凝土管道与二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二级沉淀池上部;所述第三混凝土管道与三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三级沉淀池上部;且每个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底部均装有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系统包括废水搅拌池、共享主管道和共享次管道,废水搅拌池与共享主管道连接,共享主管道与共享次管道连接,共享次管道与搅拌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次管道有两根,两根共享次管道均与共享主管道连接,所述搅拌机有两台,两台搅拌机分别与两根共享主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主管道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活动部与废水搅拌池连接,固定部与共享次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为上管和下管两部分,所述上管远离所述活动部的部分直径逐渐变大,所述下管的直径与上管底部的直径相同,下管与共享次管道连接,上管与活动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主管道上靠近废水搅拌池的一端安装有污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主管道上靠近共享次管道的一端装有计量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包括管体,从管体前端至后端依次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计和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同轴线的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和外圆环转动连接,内圆环和外圆环上均开有若干通孔。

  说明书

  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废水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混凝土的制作主要由搅拌站完成。搅拌站的建造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水源、原料等;在水资源利用上,水源主要用于制作混泥土、冲洗机械和冲洗场地;如何将冲洗机械和冲洗场地的废水回收利用,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课题。

  预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循环回收利用技术和系统,多年以来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规划不合理,各生产阶段配合效率低;导致建设双机站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投资较大、废水循环回收系统不能共享、废水循环回收利用率低、机械维修费用高、操作不方便、计量精度不高等问题;造成每生产3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相差5—10公斤,误差率达8.33﹪—16.6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以实现废水循环回收设施共享,扩大废水利用范围。

  本方案中的高利用率的废水循环回收系统,包括搅拌机、沉淀系统、砂石分离系统和共享系统;所述沉淀系统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均为倒锥体形;所述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淀池采用第一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采用第二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与四级清水池采用第三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砂石分离系统包括有清洗室和过滤筒,清洗室与过滤筒连接,清洗室内安装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与四级清水池连通;沉淀系统和砂石分离系统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沉淀系统还与共享系统连通,共享系统与搅拌机连通;沉淀系统、共享系统以及搅拌机形成第二循环系统。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本方案的废水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洗涤罐车产生废水,二是洗涤搅拌机和场地产生的废水。其中第一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沉淀系统和砂石分离系统,罐车首先进入冲洗室,冲洗室对罐车进行冲洗,洗涤产生的废水排入过滤筒,过滤筒将废水与砂石进行分离,回收的砂石排入堆料场,废水进入沉淀系统;沉淀系统从高到低依次为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均为倒锥体形;所述一级沉淀池与二级沉淀池采用第一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采用第二混凝土管道连通,所述三级沉淀池与四级清水池采用第三混凝土管道连通;废水依次经过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三级沉淀池三次过滤后排入清水池,倒锥体形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和四级清水池更利于砂石的沉淀和过滤。清水池的水用于洗涤罐车和清洗场地。第二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沉淀系统、共享系统以及搅拌机,搅拌机被清洗后产生的废水排入沉淀系统,经沉淀系统过滤后产生的清水排入清水池,残留的砂石排入共享系统,砂石经共享系统处理后形成的高浓度原料排入搅拌机回收利用。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本方案的第一循环系统对清洗罐车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第二循环系统对清洗搅拌机和清洗产地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与单一的废水循环回收利用相比,本方案的双循环系统扩大了搅拌站的废水回收利用率和利用范围;此外,本方案的沉淀系统既用于第一循环系统,又用于第二循环系统,从而实现了废水循环回收设施的共享;极大的降低了投入成本。经发明人投入实践应用后,为企业减少成本40万元;每年为企业节约修理费、人工费、运行费等高达15万元以上;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生产力,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废水循环回收处理系统不易损坏,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凝土管道与一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一级沉淀池上部;利于一级沉淀池向二级沉淀池排水,所述第二混凝土管道与二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二级沉淀池上部;利于二级沉淀池向三级沉淀池排水;所述第三混凝土管道与三级沉淀池的连接处位于三级沉淀池上部;利于三级沉淀池向四级清水池排水;每个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底部均装有蝶阀,蝶阀用于排出堆积在沉淀池和清水池底部的砂石,利于将砂石排入废水搅拌池。

  进一步,所述共享系统包括废水搅拌池、共享主管道和共享次管道,废水搅拌池与共享主管道连接,共享主管道与共享次管道连接,共享次管道与搅拌机连接。废水搅拌池用于搅拌砂石,由于砂石中依然含有少量水分,因此搅拌后的砂石将形成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经共享主管道分流至共享次管道,最后由搅拌机回收;从而实现了砂石回收的共享。

  进一步,所述共享次管道有两根,两根共享次管道均与共享主管道连接,所述搅拌机有两台,两台搅拌机分别与两根共享主管道连接。共享主管道向两根共享次管道输送高浓度溶液,两台搅拌机通过分布连接两根共享次管道可以提高砂石的回收利用效率,更利于生产。

  进一步,所述共享主管道包括活动部和固定部,活动部与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活动部与废水搅拌池连接,固定部与共享次管道连接。共享主管道将承受很大的流量冲击,将共享主管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活动部和固定部,更便于后期对共享主管道的维护。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分为上管和下管两部分,所述上管远离所述活动部的部分直径逐渐变大,所述下管的直径与上管底部的直径相同,下管与共享次管道连接,上管与活动部连接。由于固定部整体的直径大于活动部的直径,所以不会因为高浓度溶液流量过大而溢出,提高了共享主管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共享主管道上靠近废水搅拌池的一端安装有污水泵。通过污水泵输送高浓度溶液,进一步提高砂石的回收效率。

  进一步,所述共享主管道上靠近共享次管道的一端装有计量装置。用于精确检测和计量高浓度溶液的回收量,利于把握生产量。

  进一步,所述计量装置包括管体,从管体前端至后端依次安装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计和电磁阀。流量控制装置用于调节高浓度溶液的流量,流量计用于计量高浓度溶液的量,电磁阀作为保护装置,可以切断流量,以便于维修共享主管道。

  进一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同轴线的内圆环和外圆环,内圆环和外圆环转动连接,内圆环和外圆环上均开有若干通孔。通过转动内圆环和外圆环,精确控制流量大小,通过调节流量大小,可以冲洗共享主管道,从而保证共享主管道的通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