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31 8:07:51

  申请日2017.01.22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28; C02F3/02; 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入口、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好氧区、回流管、回流泵、净化区、膜组装置及排水口;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第一出水口;二级厌氧区通过竖直设置的隔离板隔离成两个子厌氧区隔离板的底部与所述二级厌氧区的底部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第二出水口;所述好氧区的第二侧壁上设置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净化区内设置膜组装置;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深入至所述好氧区底部,第二端与所述一级厌氧区连通。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家庭废水的集中净化处理。

  摘要附图

 

  摘要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废水入口、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好氧区、回流管、回流泵、净化区、膜组装置及排水口;

  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一侧壁的上端设置所述废水入口,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低于所述废水入口;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一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竖直设置的隔离板隔离成两个子厌氧区;两个子厌氧区分布在所述隔离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隔离板的底部与所述二级厌氧区的底部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

  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好氧区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好氧区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二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好氧区的第二侧壁上设置供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净化区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净化区内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膜组装置;所述膜组装置将所述净化区内的水净化后通过排水口排出至所述净化区外;

  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深入至所述好氧区底部,第二端与所述一级厌氧区连通;

  所述回流泵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将所述好氧区内的废水回流至所述一级厌氧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的第一格栅;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水口上的第二格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内的生物填料层、曝气器及曝气管;

  所述生物填料层均匀填充在所述好氧区的横截面上;

  所述曝气器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底部;

  所述曝气管一端与所述曝气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层由若干个多孔球形悬浮填料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膜组;每组所述膜组包括一个陶瓷膜组及一个净化水泵;

  所述陶瓷膜组为具有两个端口的圆柱形空心结构;一个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所述净化水泵的入水口连接;

  所述净化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组的侧壁及封口端上分布有若干通孔;通孔直径范围为0-50纳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入口包括生活水入口及厕所水入口;

  所述生活水入口上设置隔油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一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一通孔;

  设置在所述二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二通孔;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顶部的第三通孔;

  设置在所述净化区顶部的第四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外的生物湿地区;

  所述生物湿地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浮土层、陶粒层、鞍片层及秸秆土混合物层;

  所述生物湿地区设置在地表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本体材质包括有机玻璃或不锈钢。

  说明书

  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加,污水净化及安全排放成了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农村的家用用水量大,但是并没有积极有效的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倒是农村街道上污水横流,影响农村风貌及环境卫生,同时,农村家庭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排放水,冲洗厕所后的废水及洗澡后的废水,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还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环境开发一种用于处理农村废水的水净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家庭废水的净化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废水入口、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好氧区、回流管、回流泵、净化区、膜组装置及排水口;

  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一侧壁的上端设置所述废水入口,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低于所述废水入口;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一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竖直设置的隔离板隔离成两个子厌氧区;两个子厌氧区分布在所述隔离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隔离板的底部与所述二级厌氧区的底部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

  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好氧区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好氧区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二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好氧区的第二侧壁上设置供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净化区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净化区内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膜组装置;所述膜组装置将所述净化区内的水净化后通过排水口排出至所述净化区外;

  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深入至所述好氧区底部,第二端与所述一级厌氧区连通;

  所述回流泵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将所述好氧区内的废水回流至所述一级厌氧区内。

  优选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的第一格栅;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水口上的第二格栅。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内的生物填料层、曝气器及曝气管;

  所述生物填料层均匀填充在所述好氧区的横截面上;

  所述曝气器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底部;

  所述曝气管一端与所述曝气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外部。

  优选的,设所述生物填料层由若干个多孔球形悬浮填料构成。

  优选的,设所述膜组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膜组;每组所述膜组包括一个陶瓷膜组及一个净化水泵;

  所述陶瓷膜组为具有两个端口的圆柱形空心结构;一个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所述净化水泵的入水口连接;

  所述净化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

  优选的,设所述陶瓷膜组的侧壁及封口端上分布有若干通孔;通孔直径范围为0-50纳米。

  优选的,设所述废水入口包括生活水入口及厕所水入口;

  所述生活水入口上设置隔油装置。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一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一通孔;

  设置在所述二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二通孔;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顶部的第三通孔;

  设置在所述净化区顶部的第四通孔。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外的生物湿地区;

  所述生物湿地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浮土层、陶粒层、鞍片层及秸秆土混合物层;

  所述生物湿地区设置在地表以下。

  优选的,设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本体材质包括有机玻璃或不锈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废水通过废水入口流入至一级厌氧区内,废水在一级厌氧区内实现初次的厌氧处理。一级厌氧区内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的水位达到第一出水口处时通过第一出水口自流至二级厌氧区内。其中,第一出水口的水平位置低于废水入口以保证废水可以自流通过第一出水口。废水在流入至二级厌氧区内并实现二次厌氧处理。二级厌氧区内通过隔离板将二级厌氧区隔离为两个子厌氧区,同时隔离板的底部与二级厌氧区的底部之间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使废水在二级厌氧区内实现多路径流动。当二级厌氧区内的废水水位达到第二出水口时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入至好氧区内。废水在流入至好氧区内后实现好氧处理。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出水口流入至净化区,并通过净化区内的膜组装置实现对废水的最后净化,并且通过排水口排出,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