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

发布时间:2017-12-29 10:51:47

  申请日2016.12.07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11/06; C02F11/02; E02B3/02; C02F101/30; C02F101/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70%,铁改性硅藻土20~40%,氧化铜10~20%,将上述三种物质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即得。按照150~25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该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修复,复合材料中各组分在水中反应并相互促进,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对河道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并且能够迅速降解河道污泥中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河道污泥修复和水体净化效果明显。而且,本发明复合材料对环境友好,不会引起二次污染,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过氧化钙 50~70%

  铁改性硅藻土 20~40%

  氧化铜 1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过氧化钙 50%

  铁改性硅藻土 30%

  氧化铜 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即得。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过氧化钙、改性硅藻土和氧化铜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得到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即得。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按照150~25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河道污泥修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按照150~25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河道污泥修复。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按照20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河道污泥修复。

  说明书

  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难降解污染物向水体中排放。由于城市河道水体较浅、相对静止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污染物沉积到河道底泥中,并可以通过水、泥界面交换作用重新进入水体。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这一过程显得尤为突出。河道底泥是很多环境污染物自然净化的场地,为各种污染物质的汇总,污染物被水体颗粒物吸附、络合、絮凝、沉降从而沉积在底泥中。另一方面,河道底泥也是水体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表现为在环境条件改变时,被吸附在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解吸、溶解、生物分解等作用,会重返水相,产生“第二次污染”。底泥中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水体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河道等水体底泥中蓄积有大量的污染性物质,主要有三大类: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致病(癌)、破坏生态的持久性的难分解有机物、严重超标的重金属离子。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诸如营养盐、重金属、有机物等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被过量地排入水体中,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在底泥中沉积下来,可以停留相当长的时间,而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释放出来,重新参与物质循环,并且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和扩大效应,将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所以,即使水体的这些有害物质外源性污染负荷得以控制,巨大的底泥内源负荷仍将继续对水体水质构成威胁。因此,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污染底泥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对河道污泥的修复主要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技术两种。在这两种修复水体污泥技术中,异位修复虽然见效快,但投资成本高,且疏浚污泥处理效果也难以达标;而原位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投资小、操作容易、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将成为今后解决水体污泥的一个方向。

  原位修复河道污泥技术按其原理可分为原位物理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和原位化学修复。

  底泥原位物理修复主要有疏浚、掩蔽和底泥曝气。但疏浚过程中的再悬浮作用可能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比如,对上层底泥的疏浚导致下层底泥的暴露并与上覆水体接触,从而对水体再次造成危害;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群落多样性降低。掩蔽通过在污染底泥上放置覆盖物,使污染底泥与水体隔离,防止底泥污染物向水体迁移,对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非常明显,工程造价低,能有效防止底泥中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是,掩蔽会增加底泥的量,使水体库容减小,不适于河流、湖泊、港口和水库,只适用于深海底泥修复。而单一的曝气技术在能耗和治理效果上难以达到要求,因而曝气技术通常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

  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件下,对受污染的环境对象不作搬运或运输,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加微生物菌剂及生物制剂等,在原场所进行生物修复。但生物修复有着明显局限性,主要有修复周期较长、受不可控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腐败分解可能会重新污染水体等问题。

  原位化学修复是对污染底泥最为有效的修复方法,其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沉淀、聚合等反应,使污染物从底泥中分离或转化为低污染或无污染状态,但选择适当的修复材料以及合适的用量非常重要,否则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修复河道污泥的材料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过氧化钙50~70%

  铁改性硅藻土20~40%

  氧化铜10~2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一种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重量百分比组成为:

  过氧化钙50%

  铁改性硅藻土30%

  氧化铜20%。

  上述铁改性硅藻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即,硅藻土粉末与FeCl2溶液的质量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即得。

  上述硅藻土粉末通常为市售硅藻土粉末。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过氧化钙、铁改性硅藻土和氧化铜混合球磨20~40min,并过20~30目筛,得到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70%、铁改性硅藻土20~40%、氧化铜10~2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过氧化钙50%、铁改性硅藻土30%、氧化铜20%。

  上述铁改性硅藻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得。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铁改性硅藻土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硅藻土粉末加入到浓度为20~40mg/L的FeCl2溶液中,以质量比计,固液比为1:5~1:10(即,硅藻土粉末与FeCl2溶液的质量比为1:5~1:10),搅拌3~4小时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再经去离子水洗、干燥即得。

  上述硅藻土粉末通常为市售硅藻土粉末。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在于提供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按照150~25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河道污泥修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的应用:按照200g复合材料/m2河道污泥,将所述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铺洒在河道污泥表面进行河道污泥修复。

  本发明中,将过氧化钙、铁改性硅藻土和氧化铜混合作为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其中,硅藻土是一种生物化学沉积岩,由硅藻的细胞壁沉积而成;淡黄色或浅灰色,质地软而轻,可轻易的磨成粉末;密度低、多孔隙、有粗糙感,有极强的吸水性。烘箱干燥的硅藻土的典型的化学组成为80~90%的二氧化硅,用2~4%的氧化铝和0.5至2%的铁氧化物。而铁改性硅藻土除了具有一般硅藻土的结构之外还含有铁,不仅能够利用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河道污泥中的有机物,而且可以将过氧化钙和水反应得到的过氧化氢吸附到层间和铁质发生类芬顿反应。

  当使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对河道污泥进行修复时,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进一步分解释放出氧气。一方面,产生的氢氧化钙和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能够固定河道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而且生成的钙离子也会和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酸钙沉淀,从而固定河道污泥中的磷酸盐;另一方面,产生的氧气能够补充微生物降解需要的氧气,促进河道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而氧化铜的存在,则可以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氧气,从而增加溶解氧,加速河道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此外,铁改性硅藻土利用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河道污泥中的有机物,吸附到层间后,过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也会进入层间和铁改性硅藻土中的铁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从而能够迅速降解河道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见,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在铁改性硅藻土层间同时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由于吸附在层间的污染物被浓缩,层间进行芬顿降解过程中铁质和过氧化氢的利用率都显著提高,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河道污泥修复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定比例的组合物,能够使得一部分过氧化氢进入铁改性硅藻土层间参与芬顿反应,另一部分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为氧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过氧化氢,并且层间芬顿反应充分,尤其在优选比例下更是能够取得最佳的修复效果,有效避免试剂浪费,降低修复成本。而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各成分反应后均为天然泥土的成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进行河道污泥修复时,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在铁改性硅藻土层间同时进行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对河道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磷酸盐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并且能够迅速降解河道污泥中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河道污泥修复和水体净化效果非常显著。

  (2)本发明修复河道污泥的复合材料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不会引起二次污染,成本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