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16 17:53:27

  申请日2017.05.23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解决现有对污水污泥的处理效果不佳,处理速度和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密闭圆柱筒体,其上部开设污水污泥进口,下部开设排污口,密闭圆柱筒体顶部安装动力驱动机构,密闭圆柱筒体内部竖向方向设动力旋转轴,密闭圆柱筒体内部设置套装在动力旋转轴上的圆形多孔板,各圆形多孔板与密闭圆柱筒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每层圆形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圈小孔和一圈大孔,大孔内填充活性炭纱包;每层圆形多孔板下方设有厌氧氨氧化菌层。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解决了城市生活污水沉降污泥脱水问题,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高效快速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密闭圆柱筒体(1),密闭圆柱筒体一侧上部开设污水污泥进口(2),另一侧下部开设排污口(3),密闭圆柱筒体顶部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4),密闭圆柱筒体内部竖向方向贯穿设有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的动力旋转轴(5),密闭圆柱筒体内部由上至下间隔平行设置分别套装在动力旋转轴上的若干层圆形多孔板(6),各圆形多孔板与密闭圆柱筒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每层圆形多孔板上开设由中心向边缘、且呈散射状均布的若干圈小孔(7),圆形多孔板上、且靠近边缘处间隔开设一圈大孔(8),大孔内填充有活性炭纱包(9);每层圆形多孔板下方设有厌氧氨氧化菌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其特征是圆形多孔板(6)的数量为3—4层,圆形多孔板上大孔(8)直径为8~10mm,孔间距为15~20mm,小孔(7)直径为5~6mm,孔间距为8~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其特征是活性炭纱包(9)内的活性炭外表面分布有若干微孔,微孔直径为10~20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其特征是密闭圆柱筒体(1)一侧下部开设污水回流出口(10),顶部开设污水回流入口(11),污水回流出口与污水回流入口之间连有回流管(12),回流管上安装控制阀(13)。

  说明书

  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逐渐受到重视,污水处理厂对于总氮的出水标准也日趋严格。我国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进水碳源不足,尤其是可快速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不足,直接影响了总氮的去除效率。为了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往往采用投加外碳源的方式进行深度脱氮,这样既消耗了有限的有机资源,又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行费用。

  此外,在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一般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是不彻底的,它只是将污染水体中的少量可利用的有机物分解利用了,而大部分不能生化的有机物则以有机污泥的形式存在。目前对于污泥的处理,通常为投加絮凝剂预处理方法,是通过絮凝剂的絮凝作用,减小了污泥和水的亲和力,改变了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对已脱稳的凝聚颗粒起吸附架桥的作用,使其快速形成大的絮体,从而使胶体脱稳凝聚,实现固液分离。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大量的絮凝剂,不仅增加污泥处理的成本,而且大量的絮凝剂会增加到脱水后的污泥中,加大污泥的处理量,而且有些活性污泥还会发生膨胀再生现象,也进一步加大了污泥的处理量。

  上述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对污水的脱氮处理以及对污泥的消解处理,都是分别进行单独处理,而且是在静态下进行,处理效果并不是最佳,处理速度和效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同时对污水污泥进行降解、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高效快速的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对污水的脱氮处理以及对污泥的消解处理是分别进行单独处理,而且是在静态下进行,处理效果并不是最佳,处理速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厌氧氨氧化-活性炭共作用降解生活污水污泥的装置,包括密闭圆柱筒体,密闭圆柱筒体一侧上部开设污水污泥进口,另一侧下部开设排污口,密闭圆柱筒体顶部安装有动力驱动机构,密闭圆柱筒体内部竖向方向贯穿设有与动力驱动机构连接的动力旋转轴,密闭圆柱筒体内部由上至下间隔平行设置分别套装在动力旋转轴上的若干层圆形多孔板,各圆形多孔板与密闭圆柱筒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每层圆形多孔板上开设由中心向边缘、且呈散射状均布的若干圈小孔,圆形多孔板上、且靠近边缘处间隔开设一圈大孔,大孔内填充有活性炭纱包;每层圆形多孔板下方设有厌氧氨氧化菌层。

  为了进一步优化该降解装置的结构,完善其功能,本实用新型还进行了以下结构改进:

  所述的圆形多孔板的数量为3—4层,圆形多孔板上大孔直径为8~10mm,孔间距为15~20mm,小孔直径为5~6mm,孔间距为8~10mm。

  所述的活性炭纱包内的活性炭外表面分布有若干微孔,微孔直径为10~20Å,针对污泥的特性,采用此微孔结构设计,使得活性炭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非常利于对污泥的动态吸附。

  所述的密闭圆柱筒体一侧下部开设污水回流出口,顶部开设污水回流入口,污水回流出口与污水回流入口之间连有回流管,回流管上安装控制阀,采用此结构设计,是为了保证圆形多孔板下方的厌氧氨氧化菌的繁殖数量,这是因为圆形多孔板下方的厌氧氨氧化菌层在氧化过程中或是污泥污水下穿过程中会使一部分厌氧氨氧化菌脱落,随污水排出,所以本实用新型增设回流管及控制阀,根据厌氧氨氧化菌的氧化消耗和生长繁殖情况,打开控制阀使其进行回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层,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通过每层圆形多孔板的污水中的机质进行分解转化,变成甲烷沼气,并减少有机质转为有机污泥的倾向,经过此装置厌氧氨氧化处理的出水,不但水质BOD、COD指标大为减少,而且污泥产生量也大为降低;另一方面通过每层圆形多孔板使用不同粒径的多孔活性炭进行粒级混配,并用纱布包裹后,在35~36℃的吸附温度下,更重要的是在圆形多孔板告诉旋转下,使活性污泥被有效吸附于多孔内,从而能大幅度的抑制活性污泥的膨胀再生,达到其消解的目的。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经过处理的水质BOD、COD指标大为减少,大大提高污泥消解的速率,解决了城市生活污水沉降污泥脱水问题,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和高效快速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