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4.23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污水入口、沉淀消化池、格栅网、曝气池、第一过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第二过滤池、漂白室、消毒池和污水出口,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污水入口,污水入口的一侧设置有沉淀消化池,沉淀消化池的一侧设置有格栅网,格栅网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曝气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池,第一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过滤池,第二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漂白室,漂白室的一侧设置有消毒池,消毒池的一侧设置有污水出口;该装置将大部分生活污水导流至污水处理区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处理区设置污水处理装置,使得生活污水进净化过滤,具有污水隔离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污水入口(2)、沉淀消化池(3)、格栅网(4)、曝气池(5)、第一过滤池(6)、膜生物反应器(7)、第二过滤池(8)、漂白室(9)、消毒池(10)和污水出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设置有所述污水入口(2),所述污水入口(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淀消化池(3),所述沉淀消化池(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格栅网(4),所述格栅网(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曝气池(5),所述曝气池(5)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池(6),所述第一过滤池(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膜生物反应器(7),所述膜生物反应器(7)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池(8),所述第二过滤池(8)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漂白室(9),所述漂白室(9)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消毒池(10),所述消毒池(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污水出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入口(2)、所述沉淀消化池(3)、所述格栅网(4)、所述曝气池(5)、所述第一过滤池(6)、所述膜生物反应器(7)、所述第二过滤池(8)、所述漂白室(9)、所述消毒池(10)和所述污水出口(11)均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入口(2)设置在污水处理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网(4)为环状密集排列设置。
说明书
一种污水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老城区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达不到现有产污水平,造成大量居民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出,在城区河道两道形成多个排污口,大量污水混杂流入河道,造成河流污染。河水发黑发臭,早已不适合鱼虾生存;河面漂着时沉时浮的“泥漂”,不时往上昌恶臭的气泡,显得十分萧条;河道中生态系统早已破坏,自然净化功能较弱,造成水体呈持续恶化状态。这不仅影响河道沿线的景观,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同时也对该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营造产生了负面作用,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亟待治理。现有的污水会通过通道流入河中,污水得不到控制,不能使得污水通过导流,对其进行处理过滤在进入河流,但现有的很难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污水会通过通道流入河中,污水得不到控制,不能使得污水通过导流,对其进行处理过滤在进入河流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导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导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污水入口、沉淀消化池、格栅网、曝气池、第一过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第二过滤池、漂白室、消毒池和污水出口,所述装置本体上设置有所述污水入口,所述污水入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沉淀消化池,所述沉淀消化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格栅网,所述格栅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曝气池,所述曝气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膜生物反应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池,所述第二过滤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漂白室,所述漂白室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消毒池,所述消毒池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污水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入口、所述沉淀消化池、所述格栅网、所述曝气池、所述第一过滤池、所述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第二过滤池、所述漂白室、所述消毒池和所述污水出口均通过输送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污水入口设置在污水处理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格栅网为环状密集排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污水导流装置,该装置将大部分生活污水导流至污水处理区进行处理,通过在污水处理区设置污水处理装置,使得生活污水进净化过滤,具有污水隔离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